據了解,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是由商務部流通司、中國建材流通協會共同發布的一個建材家居終端賣場的景氣度指數,被當做家居業內晴雨表。在去年,衣柜等家具行業調查結果普遍顯示,雖然銷售額有所上升,但是成本相應增高,導致利潤下降。雖然銷售終端形勢不容樂觀,但是生產企業卻出現了一些難得的亮點。
成本上升,利潤下降
2013年12月的BHI指數于日前公布,BHI為101.86,環比下降12.45點,同比下降4.62點。隨著去年12月數據的公布,2013全年建材家居景氣指數也全部出爐。根據數據顯示,去年一年,全國規模以上家居建材賣場累計銷售額為12481億元,同比上升0.11%。
“去年家居賣場的銷量上升了,但利潤沒有增長,甚至還有下降。在房地產剛需集中釋放,而建材家居賣場又已過剩的狀態下,這是必然的結果。有需求,但競爭慘烈是2013年建材家居市場的寫照。”中國建材流通協會常務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
對于家居賣場銷量上升利潤下降的情況,衣柜企業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業內人士打了個比方,以前投入一次廣告宣傳,配備兩個營銷人員就能賣出20套櫥柜。但現在做一次促銷活動至少要投入四五次廣告宣傳,同時配五六名營銷人員,才能賣出二十套櫥柜,這樣銷量雖然會有提升但利潤不會有太多增加。
衣柜企業新年壓力更大
銷量上升利潤下降,反映的是家居賣場面臨的一些嚴峻形勢。首先,家居賣場過剩、競爭激烈的后果已經逐步顯現。銷量上升利潤下降是必然的結果;競爭慘烈是2013年建材家居市場的寫照。
業內人士介紹,2013年衣柜行業發展有幾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是流通市場大發展、渠道多元化。2013年,我國家居流通市場面積已超過7000萬平米,在流通賣場大發展的同時,我國衣柜等家具的流通渠道多元化格局逐步成型,除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以外,還有國際品牌專賣店、家具超市、綜合性居室用品店、連鎖店、自營店、旗艦店、網絡銷售等多種渠道并存。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家居賣場過剩,已出現惡性競爭局面。由于多年的快速發展擴張,在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僅僅是坐地收租的家居賣場已無法維持。一些城市建材家居賣場平米數已達到當地人口數的一半或更高,也就是說,這個城市中的建材家居賣場每平方米需求1~2個人來維持正常經營,這是不可持續的。
除了賣場面積的過剩,電子商務的興起對于傳統家居賣場的沖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隨著電子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現代物流配送的不斷完善,以及各種“團購”模式及花樣翻新的場外交易,對現有的衣柜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更嚴峻的是,電子商務的擴張之勢在新的一年將更加強勁,電商無疑是未來消費市場的一大發展趨勢。
創新與守舊之間差距漸顯
據中國家具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家具行業總產量下降,但是卻出現了產值、利潤、出口增長。行業投資依然很活躍,很積極,全年投資增長預計達到25.4%,而利潤增長達到18%。2013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509.26億元,產量46605.64萬件,累計利潤241.53億元,利潤增速超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
衣柜企業也隨著這種發展態勢,利潤有所增長。這些轉變和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大量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分不開的。當前,衣柜生產企業不斷推出各種新材質、新工藝、新技術并廣泛應用到家具生產中。不僅如此,衣柜的發展還帶動了衣柜原輔材料和木工機械領域生產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從客觀上促進了企業周邊產業的整體進步和發展,加速了產業升級。近兩年來,衣柜企業注重和高等院校的溝通聯系,逐步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將使各個環節緊密相接,能夠迅速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此外,2013年,國家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改善小微企業生存環境等政策措施不斷釋放著改革創新的紅利,也為衣柜企業平穩運行注入了新的活力。
家居賣場和生產企業之間利潤數據的一增一減,實質上反映的是創新進步和抱守老舊之間的差距。
來源:中華衣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