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環境保護法》正式獲得通過,并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F如今,消費者對環保家居日益重視,不少商家也以綠色環保為噱頭來吸引消費者,然而環保僅是虛假宣傳口號罷了。新環保法的施行,有望從源頭上規范環保家居用品的生產,如此一來,便可以實現名副其實的環保家居。
確立環境監管制度從源頭上根絕污染家居
據了解,新環保法從2011年開始啟動修改,經歷過四次審核才最后定稿,是環保法實施25年來首次重大修改,并且在信息公開、環保執法和霧霾治理等方面有著重大突破。此次修改,明確確立了環境監察制度,賦予環境監察機構法律地位,還對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委托的環境監察機構進行了制約與規定。新環保法實施后,環境監察機構將有權對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進行現場排查,對非法經營實施強制關閉命令。
過去,一些無證照生產經營的水龍頭小作坊,不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出廢氣,生產過程中排出大量污染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汞等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環境監察機構即使明知這種情況的存在,仍然有心無力,因為環境監察機構屬于環保執法部門的下設機構,是事業單位,并沒有執法權,這樣一來,一些不達標的污染家居生產商便肆無忌憚地繼續生產不達標的產品。新環保法實施后,環境監察機構一旦檢測出水龍頭小作坊為非法經營或者不符合環保生產規范,將可以對其實行強制關閉。如此,便可以從源頭上根絕不符合環保指標的污染家居用品,也就可以大大地減少這種污染產品的在市場上的流通。
現在市面上很多打著“綠色環保”家居幌子的家居用品,雖然都宣傳最環保,但這個環保標準由誰來定?是哪個機構檢測的?很多家居賣場負責人都有著各自的一套說辭。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只知道是經過權威部門的檢測,但到底是哪個部門卻無從考究。新環保法的實施,將對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委托的環境監察機構進行規定,能夠統一規定檢測的機構,便對環保指標有著更為明細準確統一的規定,家居賣場銷售人員想再用權威機構檢測的幌子忽悠消費者,恐怖是沒這出戲了。
違法按天累計增加一天是1萬罰款無上限
據了解,新環保法對環境保護的一些基本制度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如環境標準、環境檢測、環評、排污收費、排污許可。對于不按規定改正的企業將采取按日計罰,違法按天累計,增加1天是1萬元,50天就是50萬,罰款沒有上限。這種處罰程度的嚴苛是前所未有的,高額的罰單將是違法生產企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過去,舊環保法對違法企業處罰程度過輕,企業違法成本低,致使許多家居生產企業寧愿冒著違法生產的風險,為違法付出代價。去年環保部發布的華北平原排污企業地下水污染的黑名單中,共有88家企業被處以總計613萬余元罰款,其中包括兩家針織企業和一家照明金屬涂裝企業。613萬元的罰款分攤至每家企業還不足7萬元,而高額的利潤面前,這區區7萬元的罰款實在算不了什么。違法成本過低,守法成本太高,家居生產商為了利潤,寧愿違法也不要守法。
新環保法的實施,將顛覆過去的違法成本低的陳舊生產觀念,巨額罰款將迫使家居企業轉變生產模式,從粗放型的生產模式轉變為集約型生產模式。而無法成功轉型的家居企業,在高額罰單之下,或許面臨著倒閉的風險。新環保法的實施,將淘汰掉一些違法生產以及無法順利轉型的家居企業。還消費者一個較為健康潔凈的家居用品消費市場。
信息公開公眾可對污染家居企業進行監督
據悉,新環保法建立了“黑名單”制度,將環境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并向廣大消費者公布違法企業名單。新環保法增設了“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專章,根據公眾意見規定環境公益訴訟,對于不遵守法規的企業和個人,建立環境信用制,實行環境公益訴訟制度。
過去,從來不乏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監督甚至舉報違法生產經營的家居企業,但是個人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大企業的法律資源也遠遠多于個人的法律資源,而且并沒有法律條文去保障這些監督者的權利,個人與集團的對抗無疑是以卵擊石,監督最后往往以失敗告終。新環保法的實施,將有利于推動更多的消費者去主動監督違法生產經營的家居企業,更多人參與環保,更多人主動監督環保。
法律的保障、廣大消費者雪亮的眼睛,時刻監督著家居企業的生產,屆時,污染家居企業將會逐漸銷聲匿跡。
新環保法中的幾個重大突破,有望從生產線上實現家居產品的環保指標,或許這個史上最嚴的環保法將催生真正的綠色環保家居。我們期待這個環保法的實施,也希望真的能夠見證環保家居時代的到來!
點評:有法可依是有法必依的前提,現如今,這個新環保法可謂是一部難得的嚴苛法律,然而,有法可依之后,家居產品生產企業是否能做到有法必依呢?環保部門是否能夠做到執法必嚴呢?消費者作為公民,是否也要承擔起監督違法者與執法者的重任呢?
修改為最嚴的環保法,這一切還只是個開始,未來的執行效果依靠你、我、他的共同努力。而這個新環保法對于家居業所產生的影響,同樣依靠你、我、他去推動、去落實。